2019考研临床医学:专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初探
2018.08.13 17:58

  以下是新东方在线 整理的2019考研临床医学:专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初探,请参考:

  美国化学家BreslowR.指出:“考虑到化学在了解生命中的重要性和药物化学对健康的重要性,在医务人员的正规教育中包括不少化学课程一事就不足为奇了……今天的医生需要为化学在人类健康中起着更大作用的明天做好准备。”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与技能,建立定量概念,培养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提供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更多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将“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确定为其知识目标之一。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化学课程包括基础化学、有机化学两门。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医学生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我们以教育部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为指导,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选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8版)(《基础化学》主编:魏祖期;《有机化学》主编:陆阳、刘俊义)。

  1.为避免各学科间知识点的重复讲解,我们与临床医学专业各基础学科(包括生化、病理、生理、药理等)教学一线老师一起召开教学研讨会。会后,我们根据各相关学科教师提出的意见,结合化学课程体系的特点,对临床医学专业两门化学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在保证内容不脱节的情况下避免各基础学科中教学内容的重复讲授,并重新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2.以“精选、实用、够用、好用”为原则,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分为“重点讲授”与“一般讲授”两个部分。在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修改教学日历、学时分配,适当增加“重点讲授”课时,减少“一般讲授”课时(主要突出其中重点)。

  (1)基础化学重点讲授章节主要为:绪论、稀薄溶液的依数性、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胶体、配位化合物;其他章节内容只做一般讲授。

  (2)有机化学重点讲授章节主要为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卤代烃、醇硫醇酚、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和生物碱、杂环化合物和维生素、糖类、脂类;其他章节内容只做一般讲授。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化学教育是医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最先接受的大学教育之一。鉴于我国应试教育现状,大学新生还不可能马上摆脱那种从小学到中学已经习惯了的“注入式”教学法,这给化学教育不但赋予了传授知识的使命,而且通过第一学期的化学教育,要让学生逐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树立自主学习理念,摆脱过分依赖老师、课堂和书本,学会观察与思考,树立批判性思维。所以,化学教育不但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

  1.注重启发性,不搞注入式。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条件,具体运用好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某些自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准备演讲稿、讨论等方式,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的交流。

  2.充分发挥各位任课老师的教改积极性和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老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但要求做到注重细节、反馈信息、检查结果、随时记录、交流总结。

  3.传统讲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与扩充PPT内容,特别增加各种分子结构、立体图形、形象的动画等,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将其制成图文并茂、多种视觉效果于一体,便于学生的理解。

  4.教师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教具进行授课,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如利用有机分子球棍模型开展物质结构的教学,另外,鼓励老师自制简单教具。设计情景教育,在理论课上适当引入演示实验。

  三、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专业化学实验教材选用由我校老师编写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材和全科医学系列辅助教材《化学实验教程》。调整各学科实验项目,开设的实验主要由基础性和綜合性实验项目组成,并以综合性为主,个别实验增加“设计”环节。每次实验严格按照考勤、讲解、指导、实验操作打分、小结、实验报告讲评等流程进行,并增加“反馈”,即更多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实验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和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的解答,在下一次实验前“反馈”给学生,并做好记录。

  四、考核评价改革

  “一考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忽视平时学习的考核和能力的培养,既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无法测试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更抹杀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创造能力[2]。适当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科学地检验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课程考核不应只注重期末考试,而应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因此,我们应改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为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学生最终成绩由考试、平时学习情况(课堂表现、课后练习、提问、实验等)综合得出。平时成绩主要是对日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提问及平时阶段测验成绩的考核。实验成绩由实验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成绩三部分构成,带教老师对每次实验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共6次),期末不设置实验考试,实验成绩为每次记录的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姚刚.医学与化学的哲学思考.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57~58.

  [2]李荷,刘彩虹.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32~35.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