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哲学选择题老师最爱出的干扰项
2017.01.23 09:55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感觉、观念等)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3.朴素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往往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自发地结合在一起。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也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但它所说的“物质”是指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

  5.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区别;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或者绝对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或者把事物的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以偏概全;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从而陷入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泥淖之中。

  6.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夸大成绝对静止的观点,这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二是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这种观点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7.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8.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第一,时间、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的。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否认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客观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第二,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否认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9.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观点的分歧:第一,二元论主张世界上存在着两个平行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这就等于说,世界是不统一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上存在着一个本原,这就等于承认了世界的统一性。第二,唯心主义一元论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其中,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人的精神,客观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一种神秘的“客观精神”)。

  10.关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问题方面批判主观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主观唯心主义否认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主张意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庸俗唯物主义则认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其要害在于抹煞意识和物质的对立,把意识等同于物质。

  11.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的真实的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任意地乱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1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表现在: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表现。真象表现着本质,它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象也表现着本质,它从反面歪曲地颠倒地表现着本质。本质也离不开现象。本质不能赤裸裸地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割裂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会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错误。

  13.批判非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第一,要批判非决定论。非决定论夸大偶然性,否认必然性,把一切都看成是纯粹偶然。第二,要批判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夸大必然性,否认偶然性,主张一切现象都是纯粹必然的。

  14.要反对割裂量变和质变的两种形而上学观点。一种是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的激变论;另一种是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的庸俗进化论。

  15.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第一,辩证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事物否定的根源要到事物的外部去寻找,否定是由外力引起的。第二,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否定是批判和继承、克服和保留的统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形而上学否定观则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注意: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否定观。)

  16.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必须批判循环论和直线论。循环论只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前进性,认为一切过程不过是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循环论必然导致悲观主义。直线论只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直线论必然导致盲目乐观主义。

  1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差别的具体的同一,而这种同一必须包含着斗争;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总是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总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形而上学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加以割裂,或者只见同一不见斗争,或者只见斗争不见同一。

  18.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形而上学割裂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或者否认内因夸大外因,表现为“外因论”;或者否认外因而只承认内因。

  19.唯物主义反映论(正确的)与唯心主义先验论(错误的)的根本对立:

  (1)唯物主义认识论又叫反映论。它主张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除庸俗唯物主义外,各唯物主义派别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其基本观点包括:一是客观世界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它是认识内容的唯一来源;二是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三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2)唯心主义认识论又叫先验论。它主张人类的认识先于客观物质、先于实践而存在。主观唯心主义主张认识是对主观体验、感觉和心灵的把握;客观唯心主义主张认识来源于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对立取决于它们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必然同时坚持反映论;唯心主义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必然同时坚持先验论。

  20.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但它有两大缺陷:第一,不懂得实践的观点,不懂得认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第二,不懂得辩证法,不懂得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机械的消极的反映论。

  21.要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可靠,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可靠,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升华成理性认识。唯理论和经验论都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它们各持一个方面,在思维方法上属于形而上学。

  22.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不懂得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教条主义夸大书本知识、理性认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一切从本本出发,犯了类似于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夸大感性经验,轻视科学理论,把局部经验当成普遍真理,犯了类似于经验论的错误。

  23.坚持真理一元论,反对真理多元论:第一,由于真理是客观的,有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第二,真理是一元的,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没有阶级性。第三,真理多元论主张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可以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因人而异。真理多元论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2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真理是客观的,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主观真理。唯心主义则主张真理是主观的。主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做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识和“客观精神”的一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对立,取决于双方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对立。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出发,必然坚持真理是主观的。(注意:我们坚持唯物主义真理观,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

  25.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承认客观真理同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唯物主义反映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主观真理论有两种典型表现:马赫主义与实用主义。马赫主义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凡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与真理本身等同起来。它们共同的错误都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26.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从两个极端割裂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绝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绝对主义认为人们所获得的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真理不可能是相对的。人们所获得的真理具有永恒不变性,它穷尽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切认识。绝对主义否认了真理的发展。相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主义否认了绝对真理,必然同时否认了客观真理,从而把真理变成了主观随意的东西。相对主义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混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27.坚持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是在坚持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绝对性而否认其相对性,会导致绝对主义的思想僵化;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相对性而否认其绝对性,会导致相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28.历史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宿命论与唯意志论。宿命论主张历史发展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而少数英雄人物则是这种精神力量的体现者。唯意志论主张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英雄人物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

  29.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承认个人的作用。唯心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张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