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翻译硕士考研: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考点(11)
2016.11.29 14:54

  现在进入2017考研复习的冲刺倒计时阶段,为了方便考生复习,在此为大家整理了翻译硕士之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考点梳理,以供考生参考复习。

  第五章 儒家文化精神与理想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核心

  第一节 先秦儒家人伦

  一、 孔子与先秦儒家学派的初创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孟之学为其学术代表

  儒家经典:《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论语》《孟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删修《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第一个创办私学的教育家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个派别,称为儒家八派

  二、 孔子的天命观和仁、礼思想

  礼首先指社会制度,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规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早期儒学被称为“人学”

  三、 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继承孔子儒学的两大派别:孟子之儒、荀子之儒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被尊为封建社会的“亚圣”,主张性善

  孟子在经济关系方面主张“制民之产”

  孟子的道德政治思想发展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孟子继承孔子思想的主要贡献是把伦理范畴和性善说联系起来,仁政学说的基础是性善论。

  “四心”:恻隐、羞恶、恭敬、是非

  “四端”:仁、义、礼、智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孟子提倡“尽心”“知性”

  四、 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

  荀子主张“隆礼”,要求“重法”,主张“性恶”论

  “性恶”“性善”区别:1. “性恶”论强调“性伪之分”,以“天人相分”为基础;

  2. “性善”论强调天赋“四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

  在社会思想方面,荀子提出“明分使群”的社会起源说

  提出“礼法”并重的政治思想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