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学的是机械专业,10年毕业之后就直接参加工作了。今年年初,由于想换一种生活方式,打算重新返回学校。几经折腾和思考,终于在六月份左右确定了就读中大岭院金砖的计划。
在介绍备考历程之前,我还想强调两点:
1、有舍有得,重点突破。我备考的重点是专业课和数学(但这两门的成绩依然不太理想,伤心)在英语和政治上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政治前期看了一遍大纲解析,然后基本是到12月中旬才开始背诵各种押题。英语做了几套模拟卷,考前几天背诵了几篇模板。之所以这样,一是因为自己的时间有限,必须有所舍弃。另外,我工作期间,并没有完全抛开英语,所以自信英语的底子还是有的。平时喜欢看新闻、关注时事热点的习惯则是我讲政治放在次要位置的依据。
2、送给和我一样的在职考研的考生,信心+计划,二者缺一不可。说易行难,希望你能坚持。
在今年三月份之前,我没有读过一本经济学方面的教材。对于经济方面的认识基本来自平时的积累(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等等。但就是因为我的这个习惯,帮助我复试成功逆袭,下文再详述)。
3—5月
经济学入门,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宏观分册)看完了。
6—10月中旬
六月到九月,这是最难熬的时期。因为我这时正在参与一个项目,基本没有双休、节假日,而且经常加班。但我还是检查在这期间完成了第一轮看书任务:米什金《货币金融学》、胡庆康《货币银行学》、罗斯《公司理财》1-19章,姜波克《国际金融学新编》。与此同时,完成了第一轮的数学复习。也象征性的背了背英语单词。但是,这个期间由于工作实在太忙,复习基本是断断续续的,效果很差,基本隔几天不看书的话就把之前看的全忘光了。因此第一轮下来,脑海中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10月中旬—12月
这是我真正的黄金备考时间。由于项目终于忙完了,我跟领导申请了一段长时间的休假,开始了全身心的投入。我将每天的时间划分为四段,并列了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没有什么特殊原因,我都坚持完成计划。
初试
一切都是顺其自然。考完感觉不是很好,专业课果然是我的软肋。
复试
因为原来金砖招生计划只有17人,按照往年1:2复试比例,初试成绩出来后我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刚好自己手上又有了新项目,便一心扑在工作上了。
直到岭院的复试通知出来,我才开始手忙脚乱的开始准备(说是准备,其实就是将米什金的课本重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复试笔试内容论坛其他人说了,我就不赘述。面试我抽到的题目是对于“克强经济学”的看法,然后老师还问了一个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看法。另外,由于我是跨专业+在职,难免会问我为什么选择读研、为什么选择金融之类。这个时候,我平时养成的看新闻看报的习惯就帮了我大忙,因为这些内容都是热点话题。
复试成绩出来后,我“逆袭”成功。
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算是自己记的一个流水账吧,不知对后来者是否有帮助。祝大家16年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