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界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 人们应合理地调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关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实践就已经产生
B. 在任何实践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缺一不可
C.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D. 艺术活动不属于实践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实践活动的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高于理论认识的优点是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是实践所特有的品格。实践,是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活生生的物质活动,它能给人们直接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示成果。这是实践的特点,也是实践的优点。例如,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就是一种直接改造客观世界的活生生的物质活动,它能给人们直接提供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这样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这就说明,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而理论则不然,它只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反映在头脑里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正确的理论不过是客观现实必然性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于客观的科学抽象,它不能直接引起客观现实的变化,因而不能为我们直接提供现实的成果。
由题干可知:企业家和普通学员对事物的认识差别不大,而企业家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在认识的基础上付诸了实践,将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实践,而普通学员却没有。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从而高于理论认识,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AB是干扰项,选项C是实践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点。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与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的物质生活资料都来自于自然界;另一方面,自然界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人类又不断的按照人自身的需求不断改变自然界,从而使自然界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恩格斯早就提出了自然界“对人进行报复”以及“人类同自然的和解”问题。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选项A本身的说法有错误,人类应该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践,去改造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选项B错在“一切”上,人类合理、适度、科学的按照自然规律的本身改造自然,并不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选项C忽略了人类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正确答案为D。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实践的观点
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实践是人的活动,因此人类社会产生以前就不可能存在实践活动。因此选项A错误。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主体和客体是任何实践活动都不可或缺的,所以选项B正确。实践是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便构成了人的物质生活本身,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自身。总之,实践是人类不同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即它是社会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所以选项C 正确。艺术活动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所以,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