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分析题是得分的大头,也是复习的难点。从何处着手准备?不同部分的考察及答题方法各有差别,下面新东方在线就具体为大家分析下。
【毛中特部分】
毛中特部分的分析题一般分为两问,一问是让考生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民主的、公正的、合理的,一问让考生提建议。例如2011年的问题提,第一问是让考生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好的,第二问则让考生提民主党派如何发挥政党作用的建议。第一问则需要考生熟悉相关知识点,从而可以用相关考点的内容来分析材料。如果考生答出了中国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根本利益和目标是一致的,就可以分析出“大合唱”与“打橄榄球”的区别,而这就是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如果不熟悉这个知识点,答题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如果只知道知识点而不能结合材料,也会失掉一些分数。至于第二个知识点,考生则不必拘泥于自己记得的课本内容,大胆发挥即可,只要不出现政治错误。分析题的这种特点,提示我们在复习时要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关知识点,至少要做到看到材料时知道说的是什么题。
●真题重现:
2014年第35题
(1)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中国式难题”?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3年第35题
(1)后陈村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的?
(2)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有何启示?
2011年第35题
(1)从“打橄榄球”和“唱大合唱”的形象比较中,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2)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参政议政作用?
【史纲部分】
史纲的材料分析题分为两问,没一问中都有从材料中选取的部分,用引号表示,表面看起来与材料联系紧密,实际上解题的关键并不在材料的阅读,而在于将两问引号部分的内容定位到史纲的知识点和知识线上。一般来说,第一问的引号部分可以定位成史纲的一个二级知识点,即原因、背景、条件、内容、性质以及结果意义等,而第二问的引号部分则可以定位成史纲的一条线索。以2011-2013年的第36题第一问就可以分别定位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如何发挥作用;中国事业与孙中山事业的关系,中国如何走上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三条线索。所以针对是刚分析题的复习,并不以基本历史知识,即时间、地点、人物、著作、会议为主,而是以二级知识和重大历史线索为主。
●真题重现:
2011年第36题: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有“力量”的。
2012年第36题
(1)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是最忠实的继承者”?
2013年第36题
(1)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014年第36题
(1)1980年,邓小平为什么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
(2)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