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两年来看,复旦法学的实际复试线要比公布的低10左右。所以大家在复试线公布后,自己的分数距离复试线很近千万不要放弃,仍需好好准备复习。
一、复试的准备
复试复习要趁早。我建议同学们在初试结束后的寒假期间最好找导师论文读一下,把握导师的学术思路、观点和倾向。这点非常重要。其次如果原意的话,可以把老师的代表作也看一下(这个不是必须的)。一个专业有好多导师,最好把他们的论文都看看,当然你也可以有所侧重。
关注法学动态和法律热点。在假期可以多多刷刷微博,了解当前法律热点。找些最新的法学论文(不一定局限限于所报专业),就可以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对于这两个方面不可以完全不知道,但也不必深入了解。
复试前,要准备三样东西。第一,是导师的基本学术观点和倾向,这通过导师的论文得知,不必怎么刻意记忆。第二,是当前最热门的法律热点。比如2012年最热的法律热点是劳动教养(估计2013年还是),你就要准备下这方面的材料,比如劳动教养是否违法等等。我这次准备复试就搜集了一些劳动教养的材料,从它的历史沿革到事实作用以及法律分析都有。遗憾的是,在复试中我没有被问到。但是同专业的另一位同学就被问到这个问题,并问他劳动教养具体违反哪些法律,甚至让他具体到《立法法》的第几条(当然这是老师的额外要求)。我要说明的是对于法律热点,其实你还可以放到更广阔的范围内去考察,凡是一些社会热点,都应该可以用法律去思考和分析。
对于一些人尽皆知的社会热点,如果老师问到你居然毫无印象,这会令老师十分失望,做学术不关注现实是很危险的。比如我当时复试前还特意查阅下“PM2.5”这个概念,这个名词在2012年非常热门,牵涉到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大家都知道2012年冬天的雾霾有多严重吧),虽然它与法律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但我不希望在老师万一问到我这个问题时竟然一无所知。第三,就是最近的法学热点,其实这个与法律热点不是很好区分,可以结合法律热点来准备。我记得2011年复试时,孙老师问我知道“能动司法”吗?其实这就是法学热点,因为这几年最高院搞司法能动,必定会引起法学界对能动司法的关注。如果你一无所知的话,老师会有多么的失望。
二、复试的具体形式
关于复试的具体形式,我这里提一点。复试时有三到四位老师,其中中间一位一般是学科带头人,他负责主持,一般不问专业问题。他的职责是做面试的引入,让你自我介绍,并根据你的回答问一些很个人的问题,比如你的专业,你的学校,你的本科表现等等。他还有可能问你对什么比较感兴趣,然后在你感兴趣的方面提问。这属于开放性的提问。其他老师则问题比较专业了,有的甚至问题很固定。一位老师可能会负责问你一些比较基础的专业问题,另一位老师则会直接问你看过什么书,并据此提问。所以我建议大家在专业课的复习中,还是要回顾下以前的笔记,然后就是准备一本你最熟悉,最拿手的著作来回答“你看过什么书”这样的问题。
这并不是每个考法学院都必须的,也不是说复旦法学院所有专业都需要的。但这个问题确实很有可能被问到。复试前应该准备向老师介绍(当老师不问你最好别主动提)你读了哪些书(一般你当然要说法学方面的书啦),并确定一本你“最熟悉”的书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方面,如果老师有代表作,你可以买本认真看看,如果没有的话,就挑你看过的一本书,再细细研读。老师们的阅读都是很广泛的,一旦你说你最熟悉某本书,他就会对这本书提各种问题,例如对这本书的具体章节提问,或问你在这本书中学到什么,这本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还可能会对书中的某种主旨或观点进行等等。重要的是你确实看过这本书。
(一)形象和表达
形象和表达重不重要?重要。在复试中,可以说形象和表达比知识更重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老师是无法测度出你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老师的目的也不是测试你的知识究竟是否深厚。因为我们的知识水平在老师那里都是不值一提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让老师喜欢上,认为你有潜力。这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把形象搞好,干净利索。如果你的外表给人一种你“不适合搞学术”的错觉,你就更要在表达上下功夫。
我复试中,有一位女生外表就给人这种错觉(老师都不太想问她问题),更严重的是她又不善于表达,造成了复试的失败。比如,她曾看过导师的著作,但是她却在复试中没有提到(想想和学生讨论自己著作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情,而她觉得这有献媚之嫌);她第一年考研曾进入一所北方的知名大学的法学院的复试(当我从她口里听说这个信息,我开始努力重新审视我对她的看法,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我意识到她的形象和不善于表达害了她,她其实是一位有实力的人)。然而这个信息她在自我介绍中居然“不好意思提”(她觉得复旦老师会因为她最初的选择是别校而不高兴)。可见这位同学的一个不足就是对他人心理的揣摩能力不足,不谙“人之常情”。
面试虽然是一个严肃的考试程序,但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投其所好,送其所要”的东西。我们学过法律的人都知道即使在最严格的程序中,执行程序的人也是情感各异的,他们都有一定的爱好,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人类普遍的“弱点”他们也可能有。可以说在复试中,除了专业知识,要我们动脑筋想的东西还有很多。
关于形象和表达,这里还可以提下成功的例子。同我一起复试的另一位女同学,就甚谙“人之常情”。她亲自跟我说,她喜欢对着别人笑,因为这是化解戒备和尴尬最好的武器。她跟我提到在第三位老师侯老师提问她看了什么书的问题中时,她回答的是茨威格特的《比较法》。我对比较法研究没有关注,但是另一位比较法大师的名字也是如雷贯耳——大木雅夫。于是中间的孙老师就问她是否看过大木雅夫的《比较法》。她说她还没有,孙老师没有放过她,给她讲了他们的一些不同点。大概是侯老师又接着对比较法进行提问,她碰到不会的居然转头向孙老师求教。在我看来,这是“史无前例”的,学生居然在考试中问考官问题。我想这在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位同学对场面的驾驭能力,对孙老师敬仰之情(她提到这个方面)的自然流露。这样的交流自然让双方十分愉快。我想我的复试境界就是回答问题,而她的境界确已是探讨问题。
(二)我的复试表达
顺便也提一下我这个“情商”不咋样的人是如何把握在复试中的表达的“尺度”的。在第一次参见复试中,我找到一位上届考上的学长,他以他的经验给了我很多的经验。他的话大致的就是复试不是太严肃,老师的问题也是相当的随机的,没有固定的问题,会问你看过什么书。于是我过分信奉了学长的经验。没想到那次复试老师居然问的差不多都是固定的问题,甚至对不同的考生都不换问题。我那时并不是第一个进去的,第一名,第二名出来后我们就问老师问的问题,可是我居然还是不相信老师会对每个学生问同样的问题。有个问题我一无所知,如果我能稍微百度下也不至于到了里面对这个问题哑口无言吧。在第二次的复试中,我便做了两份备案,一份是固定问题,一部分是随机提问。而第二次的复试就又恢复“正常”了。所以这里要提醒的就是,对别人的宝贵经验千万要有所保留的吸取。
在第一次复试中,我一点儿也不紧张。在我下面的一位同学就十分紧张,后来他被调剂了,我连个调剂的机会都没给。我在回答一个问题时说了很多,以至于主考老师打断我,“你不用再说了,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这说明必要的紧张是有益的,而且在回答问题中最好直来直去,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可有可无的话就不要说,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给老师留下夸夸其谈的坏印象。夸夸其谈的特点还不仅限于回答问题漫无边际。有的同学上来在自我介绍中就说自己看了多少多少的书,甚至写了多少多少文章,把自己吹嘘的不可一世,而老师据此提两个相关问题就他就接不上去了。
还有的同学独自沉醉于述说对某位法学派、某位法学家(特别是国内的)、某本法学著作的喜爱之情,毫不顾及到自己已经给老师留下了十分浅薄的印象。我要提醒的是,在老师眼里,我们只是刚刚破土的树苗,离参天大树还远着呢!我们在提到某些学派,某位法学家,甚至在提到自己喜爱或熟悉的书籍、法学家或法学流派时,一定抱着一种谦虚的态度,不要对它们或其一进行大肆否定、批判;也不能迷失方向般地陷入对喜爱的它们或其一的迷恋当中。这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做学术要的是冷静的批判精神,不是艺术般的狂热——爱恨分明。并且,也不要忘了,你讨厌的却可能是老师喜欢的;你喜爱的却可能是老师厌恶的。这,或许就是态度问题,也是体现自身品味的问题。
有时在回答一位老师的问题时,主要是面向提问老师,但也应该偶尔回顾下其他老师,因为他们同时也在倾听你的问题,这样他们有种被重视的感觉(虽然这种重视在他们那里无关紧要,但却因此赞赏你尊重人的品格)。与老师进行真诚的眼神交流,或者像我那位同学那样用微笑感染别人也非常重要。当老师提到调剂,你要看着他们的眼睛,一定要表达(说)出你对读该专业的渴望,你甚至可以说:“请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不会令各位老师失望的!”
(三)英语口语复试
关于英语口语复试。英语口试的形式是和老师进行英语的口语交流。一般要准备一份英自我介绍。英文介绍不是随便准备的。首先不应太长,太长了到时背诵是容易卡壳。而且老师往往不让你把自我介绍“背”完,就开始根据你的介绍问问题了。其次,要对你的自我介绍内容进行预提问。这里的提问除了常见的提问,如介绍你的家乡,你的学校,你的业余爱好,你的专业,你的家庭等等,还有就是具体到自我介绍里的提问。我当时上来开始自我介绍,Goodmorning,myrespectedprofessors!Itismyhonortobehereforyourinterview.Iamxxx,a24-year-oldboygraduatedfromxxxMedicalUniversity.老师就不让我说了,然后开始问我的专业是法学吗?我说是。她又问那么你学习医学吗?我说我学习。她又问你都学哪些课程呢?我支支吾吾的回答了几个单词(医学英语我真不会啊)。她又问为什么医学院开设法律专业。握有艰难的回答了以下市场需求。接着她就独自说了一大段话,我听不太懂,里面的关键词似乎是指复旦的医事法研究中心,我就说一个劲的点头说yes,说如果被录取,将在这方面努力。……这说明,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背个自我介绍就万事大吉了。
另外大家还要切记,一定不要在口语复试中说汉语,无论你有多么难受,都要咬牙坚持。这是英语口试最基本的原则。面对一个问题,即使你不会,也要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样老师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如果你支支吾吾的用汉语说,对不起,这个……我不太清楚。那真的gameover了。
基本上关于复试表达的一些经验我都说完了。这里我想说的是,所谓技巧并不是保证你成功通过的万能钥匙,机械的使用所谓“技巧”,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唯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平时就对自己严格要求,把那些耍小聪明的、夸夸其谈的毛病改掉,才是正道。
最后我想说的,在复试前找到一位好学长(姐)对你进行“辅导”,非常重要。他们提供的信息具体而实用,不是我这篇浅薄的一人之见能相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