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冲刺复习,纠错是一大关键点。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常出选择题和辨析题,下面新东方在线就为大家纠正一下马原政经常犯错的一些题目,帮助考生做好冲刺准备。
2015考研政治冲刺纠错:马原政经易错题(4)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三章
12.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A.全部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 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
C.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D.部分预付流动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计算。
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资本周转速度通常是指整个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速度:(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因此,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既定情况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4.将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目的是揭示:
A.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B.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
C.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 D.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它的价值却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流动资本中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被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它的价值也是一次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如表所示:
固定资本 流动资本
价值周转方式 分批逐次转移 全部一次性转移
周转时间 时间长 时间短
价值回收方式 分批逐次回收 一次全部回收
实物更新方式 使用期内无需更新 不断进行更新
可见,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要比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慢。通常,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因此,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会直接影响资本周转速度。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6.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资本周转通常是指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它具体是指:
A.全部预付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 B.部分预付固定资本和全部流动资本的周转
C.预付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D.部分预付流动的资本和全部固定资本的周转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周转速度的计算方式。
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资本周转速度通常是指整个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速度:(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因此,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在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反之,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占比重既定情况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越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也就越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5.马克思在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时,认为其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C.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补偿问题 D.剩余价值的实现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这是因为:第一,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出售以货币的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从而能够继续预付资本进行再生产。第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或称物质替换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实现为货币形式后,通过流通领域顺利买进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包括资本家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都需要的消费资料。只有当社会总产品完成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6.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在于: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
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 D.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关键。
社会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应的一般商品流通,这两种流通又统一在社会总产品的运动中。从社会总产品出发,来考核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所谓价值补偿,是指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消耗的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获得剩余价值,以便继续预付资本进行再生产。所谓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出售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其中,相当于不变资本价值的部分,从哪里和怎样重新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相当于可变资本价值的部分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部分,从哪里和怎样重新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价值补偿是社会再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前提,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33.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
A.投入再生产中要素的扩大 B.生产规模的扩大
C.产出的扩大 D.资本积累的扩大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扩大再生产的含义。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追加资本,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含式扩大再生产。前者主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来使生产得以扩大。后者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效率而使生产得以扩大。这两种方式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即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从资本积累角度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区别在于简单再生产不需要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一般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则内涵扩大再生产所占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两种生产实现方式往往是以一种方式为主结合在一起的。无论导致在生产规模扩大的原因如何,和简单再生产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再生产的规模有所扩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35.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提到:“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我们的经济制度都受到动荡的经济周期的折磨”,“商业周期(或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呈现周期性,其原因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生产社会化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企业内部,生产的社会化表现为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大批人共同使用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产品生产过程变为由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化大生产;产品也由许多人共同生产。在整个社会内部,生产的社会化表现为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广泛发展,企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大大加强.整个社会生产已经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扬的形成,生产的社会化还从一国范围扩大到世界范围。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客观上要求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但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却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以及生产和消费之间,不可能建立起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比例关系。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及其发展,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38.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商业资本国际化 B.借贷资本国际化
C.产业资本国际化 D.金融资本国际化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以独立化的资本向国际范围扩展,形成了三种表现形态: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是指商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当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行为,包括有形商品的进出口和无形贸易。借贷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运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间接融资,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股票、债券等交易。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它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他国兴建生产性企业实现的。产业资本国际化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国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产业资本国际化成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它标志着资本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二、选择
2.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其中处于流通领域的资本包括:
A.流动资本 B.货币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产业资本循环的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某种职能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相应地完成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剩余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三种职能,实现价值增殖,然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形式的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两个过程。三个阶段是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两个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其中生产过程对应的是生产阶段,流通过程又包括两个阶段: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购买阶段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销售阶段实现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选项。
5.从不同角度可以把产业资本进行不同的分类,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是否执行生产或实现剩余价值的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循环的职能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C.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分为职能资本和非职能资本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的分类。
按照是否执行生产或实现剩余价值的作用即循环的职能形式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按照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按照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选项。
8.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全球互联网上贸易额达1450亿美元,2000年将达2000~4000亿美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
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C.原材料的储备时间 D.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周转时间的构成。
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构成。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即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人生产过程开始到生产出产品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既有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也有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时间。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劳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和制造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没有与劳动力结合的时间。它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和停工时间。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两个部分。购买时间是资本家购买劳勘力和生产资料的所需要的时间。销售时间是出售商品实现其价值所需要的时间。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购买时间、销售时间和原材料的储备时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12.为了减少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往往采取的办法有:
A.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 B.延长劳动时间
C.提高劳动强度 D.提高对机器的利用率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固定资本无形磨损。
根据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再生产同类劳动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减少,从而造成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下降;另一种是由于出现了性能更好的替代品,从而引起原来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无形损耗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损失是不能完全转移到产品当中去的。正因为如此,资本家为了避免或减少无形损耗的损失,就要采取种种办法来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如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或者轮班制以及加速折旧的办法,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以便尽快收回固定资本的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14.下列各项属于企业的生产时间的是:
A.企业职工每周五天的工作时间 B.生产出的成品在仓库积压时间
C.企业在“十·一”国庆节放假七天 D.某企业已经购回的、但是还未使用某种原材料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生产时间的构成。
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劳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性质和制造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没有与劳动力结合的时间。它包括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和停工时间。在非劳动时间中,劳动过程虽然中断,但生产过程仍在继续,因此,它仍然属于生产时间的一部分。企业职工每周五天的工作时间属于劳动时间;企业在“十·一”国庆节放假七天和某企业已经购回的、但是还未使用某种原材料属于生产时间中的非劳动时间。生产出的成品在仓库积压时间则属于售卖时间的一部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18.年剩余价值量是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影响年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有:
A.不变资本数量 B.可变资本数量
C.可变资本周转速度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年剩余价值量。
年剩余价值量指的是资本家一年取得的剩余价值总量。如果用M代表年剩余价值量,m′为剩余价值率,v为预付的可变资本,n为流动资本(包含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年剩余价值量则由下面公式表示:M=m′×v×n。可见,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的可变资本、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及剩余价值率均成正比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3.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主要是依靠:
A.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扩大生产场所 B.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C.提高资金资源的利用率 D.改进生产技术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含式扩大再生产。前者主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来使生产得以扩大。后者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效率而使生产得以扩大。这两种方式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即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上述选项中,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和扩大生产场所应属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改进生产技术应属于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选项。
24.社会总资本运动和个别资本运动的相同之处在于:
A.数量和规模 B.生产的目的
C.运动的过程 D.在运动中采取的职能形式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
独自发挥资本职能作用、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又称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与单个资本的运动存在的相同之处包括:生产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通过资本的运动实现价值增值;运动的过程相同,都要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在运动中采取的职能形式相同,都要顺序表现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26.马克思在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时的两大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问题
C.社会总产品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D.社会生产分为第I部类和第II部类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大理论前提。
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必须分析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生产的分类问题。按照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的最终用途,可以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相应地,就把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划分为第Ⅰ部类,把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划分为第Ⅱ部类。根据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式,又可以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构成,是研究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27.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斗争主要表现在:
A.贸易领域 B.投资领域 C.货币金融领域 D.生产领域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斗争。
由于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实力对比的变化,必然使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演变为重新瓜分世界的关系。不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有着怎样的复杂性,归根到底都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分配或重新分配高额垄断利润的关系,本质上是按资本及其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这是由垄断资本无限追求垄断利润的本性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日本、欧盟三足鼎立的多极态势。这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基于实力对比的变化,在各个领域进行着激烈的争夺。当前,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在经济方面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斗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选项。
28.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多样,其中经济杠杆有:
A.税收 B.财政 C.利率 D.货币供应量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是指资产阶级国家从经济运行的长远目标和全局出发,对总体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还可能运用行政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实现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货币政策,主要运用了“三大手段”:一是公开市场业务、二是存款准备金率、三是再贴现利率。收入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进行的政策干预。国民经济计划化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调节经济的手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30.资本国际化是与生产国际是同步发展的,是指资本活动越出国家的界限在国际范围不断运动的过程。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商品输出和商业资本国际化 B.借贷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国际化
C.产业资本输出和产业资本国际化 D.金融资本的国际化
[命题说明]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以独立化的资本向国际范围扩展,形成了三种表现形态: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和产业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是指商品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贸易。当代的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行为,包括有形商品的进出口和无形贸易。借贷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以货币形态在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运动与增殖,它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际间接融资,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股票、债券等交易。产业资本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它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他国兴建生产性企业实现的。产业资本国际化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国外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产业资本国际化成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它标志着资本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