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资格
初试成绩符合复试调剂基本分数要求但在原报考单位没有复试资格,可以申请调剂。调剂复试的具体要求均以初试结束后教育部发出的当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通知的规定为准。原则上要求考生所选择调剂单位招生考试科目与原报考单位招生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
基本要求
1.须符合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4.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初试科目中未设置数学的考生,调入初试科目设有数学的专业,需在复试中加试数学。
5.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出照顾专业到其他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调出专业学科门类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体育学与体育硕士、艺术学与艺术硕士、中医学与医学临床硕士中的中医类专业、工学照顾专业与工程硕士照顾专业之间互调以照顾专业内部调剂的政策执行。
6.第一志愿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能调入该四个专业。
7.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为该计划录取。
8.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
9.开展自划线改革试点高校,校内调剂政策按上述要求自行确定。
调剂流程
关注信息
应该尽早的把握调剂信息,根据自己的初试分数及调剂信息筛选调剂院校、专业。考研复试、调剂时,各大网站均有关于调剂的信息,考生们往往没有时间去仔细斟酌,最终可能没有调剂到理想院校。因此,调剂信息至关重要。切记不要因为调剂信息的多而杂,选择了不理想了目标院校。[2]
明确方向
考研调剂是一门艺术,并不会因为分数高,最后就能调剂到好的院校和专业。考生们要清楚自己心仪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调剂不能只为了读研,也要斟酌自己的理想职业。各大网站有很多关于调剂的指导,对于调剂迷茫的考生可以作为参考。考生可以咨询想调剂的院校,查询是否有调剂名额。也可咨询一下过来人的经验。对于调剂,不是只能选择一个院校,可以选择多个院校,为了防止万一调剂失败,考生最好能够多投几个调剂院校。
投递表
考生选择好目标院校、专业,便可以下载调剂信息表,填写调剂信息,根据各院校的条件信息,投递调剂信息表。调剂信息是面对所有考生的,因此相关院校收到调剂信息表时,需要花费时间进行筛选,最终确定调剂名额。调剂名额会在院校研究生院公布,考生应该多关注。
准备复试
复试是必须的,当考研成绩出来后,就要开始准备。不管调剂与否,都需要复试。当接到调剂院校的结果,就要根据该院校的复试情况进行复习。总之,英语是复试必须的,口语和听力也是可以平时多练习的。专业课知识,平时就可以复习。[3]
第一步 登录调剂系统
考生凭网报时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上调剂系统。如果忘记了用户名或密码,请使用“找回密码”功能,输入相关信息来找回用户名或密码;
调剂系统考生范围: 上线(国家线)未被一志愿单位录取的统考考生
登录账号:使用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找回密码) .
如果登录后不能使用调剂系统,可能因为
1、分数未上国家线,不符合教育部调剂政策;
2、未正常参加网报或非调剂系统适用考生范围;
3、加分前不上线,加分后才上线;
4、享受少数民族政策。
第二步 查询调剂信息
考生填报前请认真阅读各招生单位在其招生单位信息栏目里公布的调剂要求和查询各专业缺额信息;
方式一:在“院校信息”栏目里查看各个招生单位公布的调剂规则及方法:
方式二:登录调剂系统,查询各个招生单位发布的缺额信息(注:考生查询的缺额信息是动态变化的)
第三步 报名参加调剂
登录调剂系统,根据提示信息填报调剂志愿。每位考生可填报两个平行志愿。
注意1: 联系电话尤为重要,是招生单位联系考生的一个重要方式,请认真填写。
注意2: 提交后的调剂志愿在48小时内不允许修改(两个志愿单独计时)
第四步 修改调剂志愿
每条调剂志愿共有三种当前状态供查看:
1、调剂志愿已能被招生单位查询——即调剂志愿提交成功;
2、调剂志愿已被招生单位查看——招生单位已查看考生的调剂志愿,但尚未发送复试通知;
3、招生单位对此调剂志愿已发复试通知——考生需尽快查看复试通知内容并回复招生单位的复试通知。
注意:如果距离上次填报或修改不到48小时,那么志愿信息将显示为灰色不可修改状态,页面显示不分前后。
第五步 查看复试通知
考生提交调剂志愿后,要及时登录调剂系统,查看志愿状态和招生单位的复试通知;
如果收到复试通知,请按照招生单位的调剂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并网上回复是否同意参加复试。
第六步 复试之后“待录取”
关于“待录取”的说明:
考生在复试结束后,如果符合录取条件,将收到招生单位发送的“待录取通知”;
考生必须在招生单位要求的时限内答复是否接受待录取,否则招生单位可随时取消“待录取”;
一旦考生同意“待录取”,在未征得该招生单位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再接受其它单位“待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