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往形式和交往类型
(一) 交往形式是指交往的内容和交往方式。人们根据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的不同,把交往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形式。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两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一样。”这里讲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划分及相互关系,对整个人类历史具有普遍适用性。物质交往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发生的交往,它既是物质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又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物质生产实践之所以客观上要求人与人之问的交往,在于单独的个人依靠自身的生理能力无法在自然界中生存,无法进行生产活动。
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克服生理能力的局限这种克服,一方面通过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延伸自己身体的力量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人与人的互助合作关系而产生的社会力量来实现。在物质交往中,已包含着精神交往。精神交往包括思想交往和心理交往。生产经验、技能和知识的传播与继承,已经是一种思想交往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社会意识的传播与交流,也包括在思想交往之中。心理交往与思想交往交织在一起,是精神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物质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础,精神交往渗透于物质交往之中,两种交往在实践活动中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除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这两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的划分,人们还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划分出各种不同的交往形式例如,人们可以根据交往领域的不同,划分出经济交往、政治交往、思想交往等形式;可以根据交往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划分出积极交往和消极交往等形式;可以根据人们之间的交往是否需要有中间环节,划分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等形式;可以根据交往主体的不同,划分出个体之间的交往、群体之问的交往、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等形式;可以根据交往的范围划分出国内交往和国际交往等形式:可以根据交往中是否使用暴力手段,划分出战争交往与非战争交往、马克思、恩格斯曾说过“对进行征服的蛮族来说:“战争本身还是一种通常的交往形式。
(二) 交往类型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中,具有不同性质的交往。下面我们从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划分的角度,扼要说明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不同性质的交往类型。
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们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人们的活动受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的限制物质生产活动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在氏族公社这种原始共同体巾,人们的活动具有自然强迫性的特点,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人与人之间只有性关系交往、血缘关系交往、偶尔发生的不同共同体之间的产品交换。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虽然个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明显的人的关系,但他们只是作为具有某种社会规定性的个人互相交往个人是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可言的。在整个人的依赖性社会中,单个人由于受血缘关系、地域关系、人身依附关系的多重束缚成了某一狭隘人群共同体的附属物人与人之问的交往本质上属于一种自然交往。
在物的依赖性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交通的极其便利,打破了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对人的束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往、全面的关系、各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地、自由地进行交往。个人在挣脱了对挟隘的人群共同体的依赖而具有某种独立性的同时却又落人了对物的依赖关系,即对金钱关系和商品关系的依赖,成为物的关系包围中“独立的个人”,成为异化的个人,成为更加不自由的个人。
在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中,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每个社会成员都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生产劳动的承担者;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又是生产劳动过程的主人;既是劳动者,又轮流参加管理。劳动者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使用高度智能化的工具从事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劳动时间大大缩短,闲暇时间大大增加,人们有充足的时间从事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已经消失,具有固定专业划分的旧式分工已经摆脱了旧式分工下所从事的强制’性劳动因而全体社会成员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是真正平等的,或者说生产关系中的人已经是真正平等的、获得了自由的人,人一旦在生产关系中获得自由,在被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其他社会关系中,也就相应地获得了自由。只有在这时,人们之问的真正的自由、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式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