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教材及参考书的选择:教材要用同济版本的《高等数学》,这本书的编排及内容都是经典版的,复习资料个人用海文考研的《数学真题大解析》以及《考研数学基础必做880题》、《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教材》、《考研数学线性代数基础教材》。
其次是复习方法,个人建议:课本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看的,一定要参照考试大纲,内容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大纲上的知识点一定要一个不漏的学习,比如概率论里有个泊松定理,估计很多不看大纲的人都没听过吧,而且很多考完研的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知识点,但想告诉大家:这个知识点虽然考得少,但在大纲里它的要求是“掌握”,同学们可以翻翻看,这是考试的最高要求,这种地方是最容易出大题的地方!
考试大纲里有四种要求,分别是:掌握,理解,会,了解。这四个要求程度是不同的,是这么一种关系:掌握>会>理解>了解,所以对于掌握和会的知识点,一定要无比的透彻,往年大题的出题点一般都超不出这两个要求的范围。建议是:拿着大纲先将标有“掌握”和“会”的知识点标出来,然后尽最大努力全面掌握,比如09年考研的拉格朗日定理知识点就属于“会”的范畴,一定全面掌握,不但会用,更要会证明它。
课本应该怎样看?课本很重要,其实从小到大老师无数遍强调要重视基础,不要只顾做题。如果你现在还在犹豫要不要再看课本,那就不用犹豫了,要想考到140分,这绝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可能会有一些考研的同学来说:课本我也认真看过了,但结果依然很遭。我想说:课本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研究的,课本学的细致了么!
那什么样才叫细致呢,当课本研究完之后,上面会标记很多东西,画的比较乱,而不是崭新的像没看过一样。课本上的例题(这些题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一定弄透彻)没有不会的,课后题认真做过(哪怕只是在草纸上做,在书上标个答案,也要自己认真做一遍,这一遍就要训练自己合理利用草纸的习惯,做到对完答案发现错误后,都能很顺利找到这道题的过程然后分析为什么会做错,这个习惯很重要,如果你还有拿起草纸找个空就开始演算,就要赶紧改改这个习惯了,因为要改掉这个坏习惯真的需要平时多加练习),有些人说课本后的题实在太多了,应该挑着做,但我觉得同济版的课后题都是非常经典的,远远胜过市面上的参考书,它也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简单,如果你觉得简单,那你能一遍做完,没有一个不会,一个都不错吗?当然了,你也可以选取一部分做,但如果课后题你一个都不做,那真的会吃亏的。定义性质定理公式,一定搞透彻了,弄清楚其中有几个点,而不是硬生生的背下来,而且要多思考下(比如说关于极大值,这个词大家一定都知道,而且高中开始就见过,你知道它的定义吗,你可能会说:定义没用。这你就错了,当你感觉一道题模糊不会做时,定义才是你根本的出发点。
再次是做题:基础学扎实后,那就是大量做题,数学不这样是不会有质的飞跃的。做一本书最好做详细的计划,当然做计划也是有技巧的:每天完成一章。因为每一章的内容多少和难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会出现某一章一会就做完了,另外一章却做了一天也没结束,这样还容易打乱你其他科目的复习计划,毕竟考研不是只考数学。我的建议是:比如第一章,感觉一下这章对于自己而言的难度,一共有多少页,自己计划几天完成,然后定好每天完成多少页,计划要定的稍微宽裕一天,以防出现突然有事,或者这章难度超出预料。不要觉得这费时间,一本书定个详细的计划一个小时足够了吧,而一个详细的计划会让自己效率提高很多。
一般情况下,经典的书做一遍肯定是不行的,第一遍就是一道一道挨着做(这里我一定提醒下大家,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只看不做,这句话大家一定听过很多遍了,只是想再提醒下那些依然只是喜欢看题的朋友们,赶紧动手,否则等你考试的时候会非常难受),不会的题目和容易做错的题目……都要做好不同的标记,把自己得到的体会写在旁边,建议用个红笔。第二遍有针对性的做题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之前做过标记的题目,这一遍依然要做好标记,还要把认为对自己来说重要的题目总结到一个错题本上,不要觉得这样浪费时间,更不要认为在书上都做了标记,以后看书就行。到了后期根本没那么多时间翻书,一般都是看自己的错题本。如果复习第三遍,就看自己认为有必要再做的题目。第二、三次复习的时间会远小于第一次。当然了这要取决于第一轮复习时自己的基础是否牢固、扎实。最后预祝同学们在考研的道路上都可以取得一个骄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