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政治中,有关唯心主义的知识点最难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看他们的联系:它们都是唯心主义,都承认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即世界的本源是意识,物质世界是由意识派生出来的,即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其次,它们的区别是: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在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例如,英国大主教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尼采的“自然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的“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中国古代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等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变为独立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它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观精神,而是由超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精神决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的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其所谓的客观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例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约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确良创造物”,“人为天命所主宰”。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道是天地之根,万能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和颐的“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由此可见,对它们的区别还是要从概念上理解:主观唯心主义的出发点是是“我”——我的意识或思想等,客观唯心主义的出发点是“他”——既不是人也不是自然界的第三者的意识或精神,如宗教的上帝创造万事万物。
这里有道1996年考研真题,单选第一题:《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答案是D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