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深入分析科目 将复习细化
2013.08.21 08:50

        考研政治科目考察的内容总共分为五大部分。具体情况如下: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占22分;二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占30分;三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占14分;四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占18分;五是“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占16分。五门课程的开设各有其目标和功能,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找出其各自的备考方法是取得高分的制胜法宝。下面就对这五部分的内容分别进行了介绍,希望对考生的复习提供有效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系统讲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本教材,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考研政治中理论性和系统性最强的一部分。同时,在考试中,这部分的试题也是取材最广泛,命题最灵活,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最高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应当在理论的体系性和逻辑性方面下大功夫,认真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每个考点及其相互关系,重在构建理论体系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对于每一个考点的针对性练习也必不可少,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并提高对考点的敏感度。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基本内容,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和现实运用。这一部分的政策性和现实性极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当前社会直接相关。这要求考生全面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并且要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在考试中,这部分倾向于考查理论和政策的内容,同时更易于考查理论和政策的原因和措施。

  因此,对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应更加注重结合历史和现实去理解和理顺两大理论体系,并且尤其关注社会热点与理论考点的结合部分。考生需要全面熟悉和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话语体系与价值取向,熟练运用党中央的理论精神、思维方式和政策去思考和解决各类试题。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是描述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170多年历史的基本教材,根据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内容可分为探索时期、革命时期、建设时期三部分,讲述中国历史,但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史。本部分的线索性和多维性较强,需要考生从宏观和微观、从横向到纵向全面梳理各时期各方面的历史事实和相互关系。但同时,本部分并非只关注历史事件,而更关注的是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和关系,即不仅重“史”,更重“论”。在考试中,则更倾向于考查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历史线索。

  因此,对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应在从各角度全面把握历史史实的同时,更侧重于全面掌握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重要意义和历史启示,答题中要做到“史论结合”。同时,在学习本部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比如要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等基本规律,对于考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会有很大帮助。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是阐述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和规范的基本教材,其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具有教化性和规范性。在考试中,除了少量考点具有一定理论性,大多题目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

  因此,对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宜侧重于重点概念和重要规范要求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考生要关注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和道德及法律方面的发展。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包括两部分,一是“形势与政策”,在考试中只考查选择题,占6分,二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只考查一道分析题,占10分。虽然考试形式不同,但二者考查的内容则都是本年度内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尤其是那些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推动社会变化的国内外重要事件

  因此,对本部分的学习,考生则需注重平时对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的关注和积累,综合思考热点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以及所涉及到的各方关系和变化状况等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一定不能以偏概全,需要根据各科目的特点,掌握不同的复习方法,考生如能准确认识和把握各科的命题特点和备考策略,政治复习就会变得轻松和愉悦。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