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李兵
2016.12.22 17:48

  考博考生生准备要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时,必须要先确定准备攻读博士的相关专业,然后选择该专业有招生需求的学校,接下来应该联系博士生导师,只有当博士生导师同意考生报考,考博生才可以报考。所以提前了解博士生导师的学术文章及联系方式很重要,新东方在线特整理了各招收博士院校博导的简介及联系方式供考博生参考。

  学习经历】

  ◆ 1990年获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士学位;

  ◆ 1997年获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

  ◆ 200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 1990年至2003年,湖北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

  ◆ 2003年至2005年,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 2005年至2014年,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武汉大学复杂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

  ◆ 2014年6月——,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教授、系主任。

  【教学工作】

  ◆ 本科生课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图形学。

  ◆ 硕士生课程:高级软件工程、网络科学与工程。

  ◆ 博士生课程:不确定性人工智能。

  【科研项目】

  A、在研项目:

  ◆“基于网络智能的群体软件开发行为建模与分析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273216),2013—2016,项目负责人。

  B、已完成项目:

  ◆“基于云计算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关键技术”,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201210621214),2012-2013,项目负责人;

  ◆ “基于软件网络的软件度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73083),2009—2011,项目负责人;

  ◆ “需求工程——对复杂系统的软件工程的基础研究”,国家973计划项目(2007CB310800),2007—2011,项目骨干、办公室主任;

  ◆ “网络化软件复杂性度量及其应用研究”,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08CDB351),2009—2010,项目负责人;

  ◆ “复杂信息资源语义互操作性应用集成的机制与方法”,国家“863计划”专题课题(2006AA04Z156),2006—2009,项目负责人;

  ◆ “信息网格中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ABA123),2005—2009,项目负责人;

  ◆ “网络化软件需求获取与演化建模的研究”,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项目课题(2006CB708302),2006—2009,第二承担人;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信息技术-互操作性元模型框架”系列(2006BAK04A20-7),2007—2009,第二承担人;

  ◆ “语义Web及其复杂信息资源的服务理论和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计划面上项目(90604005),2007—2009,第二承担人;

  ◆ “ISO/IEC SC32 19763-3 “MFI (Metamodel Framework for Interoperability)”(1.32.22.01.03.00),国际合作项目,第二承担人;

  ◆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我国优势技术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子课题(2002BA906A21-25),2006-2008,第二承担人;

  ◆ “软构件资源管理中互操作作性保证(IA)的本体与元建模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373086),2004-2006,第二承担人;

  ◆ “制造业信息化软构件应用及产业化”,武汉市科技局重大科技产业化专项项目(20051001007),第二承担人;

  ◆ “面向信息服务网格的软构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3-03),2003-2005,项目负责人;

  ◆ “基于移动计算环境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3A011),2004-2005,项目负责人;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化软件、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复杂系统与复杂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软件工程/服务计算/开放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云计算/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复杂网络与系统控制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近5年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研究团队主页:http://libingteam.com/

  【科研获奖】

  ◆ 2011年湖北省科学进步奖励一等奖

  ◆ 2010年湖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 2010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二等奖;

  ◆ 2009年武汉市标准研制奖励一等奖;

  ◆ 2008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一等奖;

  ◆ 200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励一等奖;

  ◆ 2006武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二等奖。


MORE+

    资料下载
    MORE+
    MORE+

    相关阅读 MORE+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末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在线”,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致信weisen@xdfzx.com,我们将及时外理

    Copyright © 2011-2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