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全国各院校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陆续发布,新东方在线考博频道第一时间为大家跟踪发布相关院校考博招生简章、考博专业目录、考博参考书目、考试大纲。下面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享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其前身南京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1978年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中国气象局三方共建,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具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2016年我校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招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约80名(确切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为准)。
网址:http://www.nuist.edu.cn 信箱:yzb@nuist.edu.cn
地址: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部门:研究生招生与就业办公室 电话:(025) 58731201
招生专业前的标记分别代表:
☆:国家级重点学科
▲:省(部)级重点学科
●: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
★:一级学科内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备案)
※:我校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我校海外合作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目录公布的招生计划仅供参考,确切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为准。
001大气科学学院 | |||
070601 ☆●气象学( 拟招生计划:31人 ) | |||
考试科目 | 导师 | 研究方向 | |
①1001英语 ②2001大气动力学 ③3001高等大气环流或3007高等天气学 ④0001政治理论 | 王会军 | 1.气候动力学与气候预测 2.古气候模拟 | |
吴国雄 | 1.气候动力学 2.气候数值模拟 3.天气动力学 | ||
邹晓蕾 | 1.气象资料同化 2.大气中的数学物理方法 3.数值天气预报 | ||
王 斌 | 1.大气与海洋动力学 2.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 3.热带气象学 | ||
李天明 | 1.气候动力学及海气相互作用 2.全球气候变化 3.台风动力学及数值模拟 | ||
李 刚 | 1.气象资料同化 2.大气中的数学物理方法 | ||
管兆勇 | 1.季风动力学 2.海气相互作用 3.气候变率研究 | ||
周伟灿 | 1.大气动力学 2.灾害天气形成机理研究 | ||
闵锦忠 薛明* | 1.中尺度数值模拟与资料同化 2.中尺度集合预报 3.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 | ||
刘宣飞 | 1.季风与海气相互作用 2.气候变化 | ||
郭品文 朱跃健* | 1.季风与海气相互作用 2.大气环流异常动力学 3.集合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 | ||
徐海明 王玉清* | 1.区域气候变化与海陆气相互作用 2.台风模拟和动力分析 3.数值模式发展和区域气候模拟 | ||
朱伟军 | 1.大气环流动力学及短期气候预测 2.大气海洋相互作用 3.大气环流异常 | ||
智协飞 宋洁* | 1.季风动力学 2.气候数值模拟 3.气候影响评价 | ||
李栋梁 王学良* | 1.气候变化与预测 2.大气环流与气候动力学 3.高原气象学 | ||
沈新勇 张大林* | 1.中尺度气象学 2.台风动力学及数值模拟 3.气候动力学 | ||
陈海山 | 1.陆气相互作用 2.气候数值模拟与预测 3.低频大气动力学 | ||
吴立广 | 1.台风 2.全球气候变化 3.局地气候模拟 | ||
丁治英 | 1.中尺度天气动力学 2.数值模拟 3.台风 | ||
王黎娟 | 1.季风与海气相互作用 2.低频振荡与旱涝异常 3.灾害性天气机理和模拟 | ||
梁湘三 | 1.动力气象 2.物理海洋 3.气候动力学 | ||
吴志伟 | 1.季风动力学 2.海陆气相互作用 3.延伸期预报及短期气候预测 | ||
徐邦琪 | 1.季节内振荡动力机制 2.全球与区域气候变化 3.气候预报与模拟 | ||
张文君 金飞飞* | 1.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2.ENSO动力学 3.东亚气候变异及模拟 | ||
梁信忠 | 1.数值天气/气候集合预报 2.数值地球系统模式 3.气候、环境与可持续性 | ||
0706Z1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 拟招生计划:6人 ) | |||
考试科目 | 导师 | 研究方向 | |
①1001英语 ②2001大气动力学 ③3002现代气候学 ④0001政治理论 | 江志红 李肇新* 刘征宇* | 1.区域气候变化及其模拟 2.气候诊断与预测 3.极端气候变化及其未来预估 | |
陆 尔 | 1.数学建模与气候系统的监测 2.极端天气气候的形成机理和预测 3.全球变暖及降水和水文的区域响应 | ||
王召民 | 1.高—中—低纬大气环流相互作用 2.海洋环流数值模拟 3.极地大气—海洋—冰相互作用 | ||
游庆龙 | 1.气候变化观测与模拟 2.气候系统变化与成因 | ||
肖子牛 | 1.气候与气候变化 2.灾害风险管理 3.天气气候预报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