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博士点介绍
地 质 工 程
(081803)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学科、专业简介
地质工程学科属于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198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成为安徽理工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00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被批准为安徽省高校矿山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人才培养基地示范专业。
本学科重点研究固体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中的相关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内容涉及矿井工程地质理论与方法、资源勘探方法与设计、矿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不良地质条件的加固处理、矿区环境地质、工程物探、地质工程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等。
地质工程学科现有教授10名,副教授8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3人。近年来本学科在各类中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承接了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攻关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198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已培养200余名研究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科研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学科专业培养地质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能够胜任高等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在地质工程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用外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掌握地质工程学科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组织实施科研项目的素质以及科学、严谨的学风。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对有关理论开展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具有解决地质工程领域中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矿井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以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和岩体水力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工程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学、模拟技术和现代测试技术,系统地开展井巷围岩工程地质岩组分类、地应力测试、岩土力学性质试验、煤层底板岩体阻水能力综合测试的理论与技术,以及煤层顶底板突水的有效防治及带压开采水害防治理论和技术、构造控水规律、断层防水煤岩柱的合理留设与提高回采上限等研究工作。
2)矿山地质灾害与环境效应
以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研究煤层瓦斯赋存条件与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煤炭开采所引发地面沉降、以及矿井水排放和煤矸石堆放所导致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以及其它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防治规划的问题等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研究方向。
该学科研究方向于近年来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地质灾害防治与规划的理论技术、矿井瓦斯地质灾害防治的地质工程技术与理论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部门和煤矿矿山企业;矿区土壤环境的研究,针对煤与煤矸石中有害元素形成的地质条件、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以及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在表生作用下有害元素的析出条件,以及它们对大气、水、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分析与评价。为煤矿安全生产矿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3)地质工程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地质工程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是我校较早确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包括检测仪器开发、探测技术与工艺、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开发了一套较完整的地质工程探测与分析技术。尤其是在煤矿工程中的不良地质体,井巷围岩开挖松动范围的探测、采空区上覆岩体的变形探测技术研究为主,以及相关的仪器开发研制工作,以及井巷工程和其它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4)能源地质工程
该方向主要开展沉积盆地分析,煤炭等矿产资源的赋存、煤层气的形成机理、赋存规律研究,煤系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以及能源开发技术研究。
四、课程设置
博士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1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5学分,同时还完成必修环节3学分,专业选修课程门数不限。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其它要求
1)文献阅读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断查阅文献资料。文献阅读量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的阅读量不少于20篇。结合博士论文选题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自第二学期起,每学期作学术报告3次以上。
2)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在学期间,以安徽理工大学的名义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本人为第一作者;或以安徽理工大学的名义发表1篇被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具体要求详见《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及发表论文的规定》。
3)学位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应,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学位论文进行的中期按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状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论文中期检查可与学术报告统筹安排。
4)其它环节与要求详见《安徽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 | 课程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 开课 | 备注 | ||
学 | 公 | 0111001 |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 45 | 3 | Ⅰ | 经管系 | 必修 | |
0211001 | 一外 | 120 | 4 | Ⅰ | 外语系 | ||||
0211002 | 二外(一外为非英语时要求必修) | 90 | 2 | Ⅱ | 外语系 | ||||
0311001 | 现代数学分析及其应用基础 | 45 | 3 | Ⅰ | 数理系 | ||||
专 | 0411001 | 地球科学新进展 | 任选一门 | 45 | 3 | Ⅰ | 资环系 | ||
非学位课 | 选 | 0412005 | 地球信息科学 | 30 | 2 | Ⅱ | 资环系 | 选修 | |
必修环节 |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 1 | Ⅱ | ||||||
中期考核 | 1 | Ⅱ | |||||||
作学术报告(大于12次) | 1 | Ⅱ-Ⅵ |
注:总学分不低于21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3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5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专业选修课程门数不限。